跳至正文

古今相继,中西相生,碑帖相融,书画相同

从米芾到周慧珺

七十年代中期周慧珺以米芾《蜀素帖》、《苕溪诗帖》为书法学习上的知识储备,以米体行书风格创作了很多爱国诗词作品。沧海先生临行书《出塞》表现出了风樯阵马、淋漓痛快之感,既是对周慧珺先生致敬,又达到米芾书法“达其性情,形其哀乐”的境界。

从欧阳询到李煜

南唐后主李煜承欧阳询笔法,书作颤笔樛曲之状,遒劲如寒松霜竹,谓之金错刀(铁钩锁),早已失落于书法史。沧海先生创作的硬笔行书《满江红》取一笔三过之法:落笔藏锋第一折;提笔转锋顿挫引笔第二折;回锋收笔第三折。辅以折钗股,颜筋柳骨,圆融有力,风神有余。

从王羲之到赵孟頫

从二王到赵孟頫,他们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。赵孟頫小楷最早师法锺繇,但后来更多是王羲之笔意。全法右军者,风格整暇,意度清和,笔意流动,结体舒展流丽,于姿媚中颇显纵逸。落九博士临松雪小楷《老子》,撇捺伸展,飘逸多姿,兼用行书笔法,得赵字之形神兼备,无论环境、纸笔、心情,均在作书佳境。

从仓颉造字到今书隶变

汉字演变历代都是重大课题。笔法传承必须考虑古今文字学上两个关键转折点。当代书法建立在古文字或隶变后的今文字基础之上,无论碑派还是帖学甚或美术字体设计,均受制于客观历史条件。书法是一门实践活动,沧海先生更倡导从各历史时期不同书体汲取理论与技法养分,以使今书笔法更加娴熟,并致力于推动汉字朝更优美更健康的方向发展。

“书法源于生活。信息时代,语音、打字和印刷已大面积替代传统手写。日常生活中使用更多的形式是手写签名,随记,留言,题赠,以及制作学习笔记或进行读书批注。在这样的写字用字环境下,硬笔与软笔已经成为文字传播的少数形式,因此更多地偏向艺术价值。硬笔书法与传统软笔书法只是书写工具导致的笔法差异,我们更应当从笔法技法实践与汉语言文字造字传承的角度,对大众书法艺术进行深度思考,以求在当代书法困境中寻得生路。”

沧海